產品內容介紹
裂縫對建筑危害主要表現在對結構持久承載力和建筑正常使用功能的降低。對于無筋結構,裂縫的出現預示著結構承載力可能不足或存在嚴重問題;對于配筋結構,裂縫的存在及超標會引起鋼筋銹蝕,降低結構耐久性。
混凝土結構裂縫修補方法主要有:表面處理法、灌漿法及填充法等。分別適用于不同情況,應根據裂縫成因、性狀、寬度、深度、裂縫是否穩定、鋼筋是否銹蝕以及修補目的的不同對癥選用。
1、表面處理法:又稱表面封閉法,是采用各種防水材料、合成樹脂材料及無機膠凝材料,涂刷于裂縫表面,達到恢復其防水性及耐久性的一種常用裂縫修補方法。該法施工簡單,但涂料無法深入到裂縫底部。適用于寬度小于等于0.2mm的微細裂縫修補。
2、灌漿法:又稱注漿法、注入法、注射法及壓力注漿法等,是在一定時間內,以較高的壓力將各種粘度較小的膠粘劑或防水劑灌注到裂縫深部,達到恢復結構整體性、耐久性及防水性的目的。適用于寬度較大(大于等于0.3mm),深度較深的裂縫修補,尤其是受力裂縫的修補。
3、填充法:又稱填充密封法、鑿槽法,是沿裂縫將混凝土開鑿成U形或V形溝槽,然后嵌填各種修補材料,達到恢復結構耐久性、整體性及防水目的。適用于數量較少的寬大裂縫(大于0.5mm)及鋼筋銹蝕裂縫修補。
填充密封法:在構件表面沿裂縫走向騎縫鑿出槽深和槽寬分別不小于20mm和15mm的U形溝槽,然后用改性環氧樹脂或彈性填縫材料充填,并粘貼纖維復合材以封閉其表面,此法適用于處理裂縫大于0.5mm的活動裂縫和靜止裂縫。填充完畢后,其表面應做防護層。
板底裂縫修補注膠加固 | 板底裂縫修補注膠加固 |
![]() | |
板頂裂縫修補注膠加固 |
發送詢盤